重归大众视野的马云,给我们14亿打工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他在采访里提到:机器人或许会砸掉14亿人的饭碗,将来只有两类人不会失业!
马云那句“制造业可能不再需要大量人员”的预言,让整个互联网都喧嚣起来。顺丰的快递员紧盯着仓库中的分拣机器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忧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突然失业。美团骑手看着马路上行驶的外卖无人车,也在思索同样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我们真的要败于那些机器吗?
瞧瞧我们周围,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在深圳完成了30万单,并且小米智能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精准得连穿针引线都不在话下。实际上,这些不用吃喝、无需请假的“靠谱员工”正在从搬运箱子,逐步发展到编写代码、绘制设计图。去年某电商平台裁掉60%的客服并替换为AI之后,投诉率竟然降低了15%。
回顾往昔,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一些规律,它们向我们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每次技术革命之际,都会淘汰旧的职业,同时催生出新的行业。就像汽车的出现,淘汰了马车夫,却养活了4S店和驾校教练。在这方面,“J助手观察到”,如今值得我们警醒的,其实并非机器人来抢夺工作,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依旧在培养“人形机器人”——那些重复性强且可替代性极高的岗位终究会被成本更低的AI所取代。
据某些职业教育专家教授透露,“J助手了解到”,深圳已经开始试点“人机协作专业”,教导学生如何指挥机器人工作而非与机器人争抢工作。上海某医院培养的“AI诊疗师”,薪资比普通医生高三倍,因为他们善于把冰冷的检查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治疗方案。
未来职场竞争中,仅有两类人才能够存活:“J助手认为”会制造机器人的人,以及会做机器人做不了之事的人。你是打算教孩子修理机械臂还是培养他具备AI无法复制的共情能力呢?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最为关键的抉择。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教师、厨师、程序员哪个职业会最先被AI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