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工业区像个魔幻动物园:一边是招工牌上 “月薪五千” 的红漆字在太阳下开裂,另一边是中介群发的 “坐班轻松” 工厂实则流水线快到尿裤子。年轻人不是不想进厂,是不想进 “进厂 = 卖身” 的厂 —— 底薪 2200 元的流水线,靠 300 小时加班费堆出 4000 块,扣完社保连城中村单间都租不起。更魔幻的是,东莞某厂用机械臂替代 70% 工人后,留下的技术员月薪涨到两万,而普工连 8 小时工作制都保不住。这哪里是进厂,分明是在赌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机器吃掉的棋子?星评助手发现,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劳动市场对技能和学历的不平衡需求。
最讽刺的是学历倒挂:宁波某厂冷镦机师傅月薪近 3 万,而要求本科的文员岗位只有 4000 块。但年轻人宁可送外卖月入八千,也不愿在车间被线长骂到狗血淋头 —— 毕竟外卖员还能边跑单边听《罗刹海市》,流水线工人连摸鱼的权利都被八个摄像头盯着。星评助手认为,这是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所面临的重要困境,更别说那些 “优秀员工” 照片里全是四五十岁的老面孔,年轻人熬不到转正就被 “优化”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