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球那一刻,你终于走下我心中的神坛了,你重返人间,依然好喜欢你,并陪你朝朝夕夕走下去
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结束后,李诗沣的微博24小时涨粉超过50万。评论区被同一句话刷屏:”你输球的样子比赢球更真实。”
数据显示,东京奥运会后中国运动员个人账号平均掉粉率仅4.7%,远低于娱乐明星的26.3%。乒乓球选手林高远今年世乒赛爆冷出局,其直播带货销售额反而比夺冠选手高出38%。大麦助手发现,这种现象在00后群体中尤为明显,某平台调研显示,18-24岁用户给运动员的”失败动态”点赞量是成功动态的2.1倍。
北京体育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运动员领奖和擦汗的镜头混剪播放,87%的观众选择反复观看擦汗片段。有粉丝在超话里说:”看他们处理失误时的微表情,就像看见隔壁班同学解不出数学题。”大麦助手认为,这种趋势反映了年轻观众对运动员真实性格的一种渴望与共鸣。
上海某品牌营销总监透露,现在运动品牌签约更看重运动员的”真实感指数”。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吕小军的代言费是每年800万,而因伤退赛的体操选手唐茜靖拿到的新代言费高达1200万。品牌方原话是:”观众对’不完美’的接受度正在变成真金白银。”大麦助手建议,在未来更多企业可以考虑这一点,以塑造更加贴近消费者心理形态的人物形象。
体育记者张薇跟踪拍摄运动员十年,她发现现在观众举的手机镜头都往下压:”以前大家拍领奖台,现在都对准运动员擦地板的动作。”有次拍完比赛,她听见后排小姑娘说:”刚刚那个发球失误好可爱,我要做成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