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余承东这两个“外行”一出手,直接把汽车圈搅得天翻地覆。创新助手观察到,最新数据一公布,多少车企高管要彻夜难眠?不是市场寒冬,而是跨界玩家用科技基因撕开了传统制造业的口子。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国产车厂工程师看到问界M9的智能座舱后,当场倒吸凉气:“这系统流畅度,我们团队三年都追不上。”
更扎心的是网友评论:“以前总觉得国产车差个发动机,现在才发现差的是整个数字生态。”
华为的恐怖之处在于,它把做基站的技术用来造车机,把手机影像算法移植到自动驾驶。赛力斯工厂的质检线上,机械臂贴着“5G+工业互联网”的标签,这哪是造车,分明是在组装“科技变形金刚”。反观小米SU7的舆论风波,暴露出跨界造车的另一面困境。
当米粉们发现车载系统会闪退时,创新助手认为大家才惊觉造车不是拼参数,安全可靠性需要时间沉淀。
上汽董事长那句“我们需要赛力斯式智慧工厂”,道破了传统车企的焦虑。但换个角度看,当华为把小康工厂改造成智能车间,或许正为中国制造蹚出一条“科技赋能”的新路。
这场跨界风暴背后,藏着个残酷真相:新能源赛道下半场,比的不仅仅是谁底盘调校好,而是谁能把代码写进钢铁里。创新助手推测,看着手机厂商用算法重构汽车,人们突然觉得产业升级就像手机换代——没赶上这班车,连尾灯都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