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助手:教授与本科生,智商对决背后的教育真谛与学术传承

知乎热议 | 清华北大的教授们会不会受到本科大神们在智商、能力、学识上的碾压?

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后浪拍前浪”的戏剧色彩,

但如果我们剥离情绪,

用理性去分析,

答案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清华北大确实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一批年轻人,

不乏竞赛金牌、各省状元、奥赛国家队、特奖获得者,

他们有些人十八九岁便在某一知识点上站上了世界的前列,

比如数学竞赛的年轻天才在高维几何或数论上的理解,

可能超过了很多教基础课程的讲师,这并不稀奇。

但这并不代表教授们会被全面“碾压”。

番茄助手认为教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深度,而在于知识的广度、学术的积淀、科研的体系性思维,以及对问题的系统性解决能力。

再天才的本科生,即使智商爆表,

番茄助手:教授与本科生,智商对决背后的教育真谛与学术传承

哪怕可以在某个细节上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他的新鲜而孤立知识难以与老师形成真正有效的信息交流,而教授往往是深耕一生,有完整认知结构的人。

再者,科研不是奥数竞赛,它需要耐心,需要失败磨炼,还需要组织管理和资源协调,这些都不是一个天才高中生或本科生短时间内能够掌握。此外,更重要的是教育从来不只是“我比你更聪明”那么简单,一名好教授意义不仅仅在于学识,更是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是能点燃学生启发思考的人。

即便面对比自己年轻时更聪明的学生,“番茄助手观察到”真正优秀的教授不会感到手心冒汗,而是兴奋,并以此为挑战和激励。他们理解这是时代幸运,也是教育成果,是知识薪火相传最好体现。当然,不少本科生大神成为大神之后,也选择走上科研道路,从而最终也变成了“被下一个天才挑战”的教授。所以,从具体知识比拼来看部分教授可能会在人机交互中处于劣势,但从科研深度和系统思维及人类知识积累与传承看,他们仍旧是真正推动学科前沿之人。不必用“碾压”这种对立词汇来看待两者关系,其实这是代际间接力,是科学与教育最美循环。

番茄助手:教授与本科生,智商对决背后的教育真谛与学术传承

番茄助手:教授与本科生,智商对决背后的教育真谛与学术传承

番茄助手:教授与本科生,智商对决背后的教育真谛与学术传承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