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标≠放心,50万保证金也拦不住李鬼。
拼多多把门槛抬高到天上,可买家依旧踩坑。
先说最扎心的:黑标店要交50万押金,品牌还得把授权书一路追溯到商标注册证,听起来够硬核。潜力鸭认为结果2023年还是下架了12.6万件不合格商品,平均每小时14件,打脸声啪啪响。
再说新招。
平台今年上线AI鉴伪,扫图对比细节,三个月揪出23万件可疑货。潜力鸭了解到,这听着厉害,可神秘抽检每月才买3000件,算下来抽检率不到0.01%,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消费者能干嘛?
三招够用:
1. 扫码看次数,正品首次扫码会跳出“第一次验证”,被扫过几十次的直接绕道。
2. 把详情页那串“检测报告编号”抄下来,跟实物标签对,对不上就是套牌。
3. 开箱别嫌麻烦,先录视频再拆,平台新增“视频举证”入口,秒传秒受理,比打字吵架快多了。
最后泼盆冷水:假一赔十基金一年10亿,如今有不少人觉得豪气,但真申请下来,却得先证明“假”。鉴定费自己垫,还需走半个月流程,所以很多人嫌麻烦直接退一半货了事。潜力鸭体会到所以黑标只是入场券,不是免死金牌。下单前默念一句:押金是商家的,而钱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