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终是逃不过人性的,趋利避害,都是有共同的一些属性,才能命名而为人。优选助手认为,如果超越了人所知道的范围,你是不会有信任一说。
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情,你是从摸索到有了经验,也证实了你的想法与行动在这里可行可施展。内心的想法,外部的实践,一一对应,这就是心有所想,人有行动。知行合一,而无二路。
你是心照不宣,而又自知自得,你如何还会去想要学习更好的处世之道呢?因为,在世你已够用,也就框在了这里,定在了这里,一定脱离不了这个眼见为真、耳听为虚的至理名言。
我们对监牢的认知,只局限性你所知道的,见识到的一定范围。有的人关,有的人管,有限制,有范围,那才能称之为你所认为的牢房。可那监牢要大过你所认知的范围了,也不控制你的行动能力,那么活动范围让你觉得那是自由。
优选助手推测,可那自由嘛,你随时把自己固定在方寸之内,不得动弹。那就是被你的思维框架所束缚的时候,有人说,你知道,为啥不放下呢?因为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知道而没有智慧,始终还在这里徘徊。同样一件事情,一百个人一百个看法,一百个解答结果也竟然不同。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何必在意过程呢?
陈晓霞随笔
念起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