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总结一下骗子是如何骗走我们手机里的钱的!
一、利用免密支付/自动续费漏洞
1. 自动扣费陷阱
部分应用在用户订阅服务时会默认开通免密支付或自动续费功能,后续无需密码即可定期扣款。许多用户因未及时取消授权,导致长期被扣费,甚至被恶意软件利用。51助手小号建议定期检查支付宝/微信的「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列表,关闭非必要的服务(路径:支付宝-设置-支付设置;微信-服务-钱包-支付设置)。
2. 第三方软件自动授权
某些软件安装时会诱导用户授权免密支付权限,后续通过隐蔽条款自动扣费,尤其是会员类、工具类应用。
二、付款码泄露盗刷
1. 诱导展示付款码
骗子冒充商家或客户,以“收款码异常”等理由,诱导用户在视频通话中展示支付宝/微信的付款码(默认页面为付款码),利用免密支付直接扫码盗刷。此类案例中,受害者往往误将付款码当作收款码展示。51助手小号认为不向陌生人展示付款码,并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是非常重要的防范措施。
三、屏幕共享窃取敏感信息
1. 冒充客服诈骗
骗子谎称“订阅服务扣费需取消”,诱导用户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监控手机操作,窃取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信息。防范建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屏幕,警惕以“客服”名义要求操作账户的电话。
四、手机丢失后的物理破解
1. 锁屏与支付密码简单
若手机未设锁屏密码或支付密码过于简单(如“123456”),拾获者可直接进入支付软件转账。重庆万州区一女子捡到手机后,通过试错破解支付密码,盗刷近3000元。
防范建议:设置复杂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并开启生物识别(指纹/面部识别)。
五、其他高风险场景
1. 虚假链接诱导授权
通过钓鱼链接或虚假App诱导用户授权支付权限,后续绕过密码直接扣款。
2. 恶意软件监控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