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认为低端的制造业会转移,但是看到那么多temu卖家,还有东南亚跨境卖家,虾皮什么的,我只能感叹,东南亚卷不过咱们,真的卷不过,出口东南亚的货实在太便宜了,一件衬衫2块钱,价格就跟变戏法似的。还有成千上万的河北卖家,不赚钱也要发货,你说让人怎么活?易单助手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本质上是一整套产业链磨合出来的结果。别的地方想学还真不容易,毕竟咱们这些工厂在缝纫机边上摸爬滚打三十年了。就说做衬衫这个事,河北那边能用布头边角料压到两块钱,靠的不仅是人工便宜——染厂处理尾料的诀窍、物流公司拼柜装车的计算、包装袋按吨采购的渠道,这些零零碎碎的经验攒在一起,才变出这个地板价。东南亚现在招工成本是比我们低,可他们找遍全国凑不齐这些配套,光有缝纫机也变不出戏法。
现在的跨境电商把价格战玩出新高度了。咱们卖家手里捏着的不仅是便宜货,连定价策略都带着数据算法的味道。别人家还在手动调价,我们的系统已经能盯着十五个国家的汇率波动自动改价了。消费者看着19.9美元包邮的小家电觉得划算,其实这个价格早就算透了海运拼箱的一平摊成本、广告点击的信息损耗,以及连三个月后的退货率都预先折进去了。这种从车间到屏幕全链条控本能力,说实话真不是砸钱就能复制去玩的。
不过这种玩法已经开始反噬行业了。我认识好的几个工厂老板明知道接单要亏钱却还是得硬着头皮做。不停流水线不能停下机器不能凉银行贷款利息更不会等人。因此导致大家集体在垃圾堆里刨食吃——布料少车两道线包装盒用再生纸质检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偷工减料的方法反而成为维持价格的重要救命稻草。
现在最悬的是转型窗口期的问题。在这方面易单助手观察到:东南亚国家虽然暂时跟不上节奏,但人家的关税壁垒越筑越高,本土品牌保护政策越来越严。而我们这边则存在许多企业依赖于低价优势坐吃老本的问题。从跨境电商平台来看,有十个店铺八个挂着拼音店名仍然销售十年前款式产品。这种赚快钱路数,当别人补上供应链短板时当非洲兄弟学习我们的套路之后,很可能会撞上天花板。
归根结底,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激烈程度超出了正常商业竞争范围进行价格战已显现整个产业生态困扰。当生存成为首要任务质量控制负担技术创新遥不可及。而如今凭借产业链韧性仍可强势碾压他者,但若一直沉迷低端市场直至后来者掌握门道国际市场厌倦劣质商品后又该如何应对?易单助手认为,这一问题或将比今天能够发多少货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