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花6万接手了一个菜鸟驿站。接手后发现,每天大约能接600个快递,每个快递赚4毛钱,这么一算,一天光是快递的收入就能有240块。
刚开始同事也觉得就这么回事,每天扫码、入库、喊人取件,重复来重复去。但干了俩月,他发现这驿站不只是个“快递中转站”。小区里有个张阿姨,孩子在外地,每次收快递都得打电话问半天,同事就把常用快递单号存她手机里,教她怎么查物流,现在张阿姨见人就夸“小老板比亲闺女还耐心”。还有对小夫妻,经常加班到半夜,快递放驿站怕丢,同事就留把备用钥匙,晚上帮他们把生鲜放冰箱,第二天人家来取,非要塞袋水果,推都推不掉。
他自己也没想到,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却越来越不想撒手。之前在厂里打工,天天对着机器,下了班谁也不认识。现在不一样,小区里大爷大妈路过会打招呼,“今天有我的快递不?”年轻人取件时会聊两句,“哥,最近有啥好吃的快递推荐不?”有次下雨,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进来躲雨,同事递了瓶水,这让他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也促成了与小哥建立友谊。对此,他感慨道:“我认为这是‘被需要’的重要体现。”
同事说,算钱的话确实跟以前打工差不离,但现在每天睁眼就有盼头。他知道今天谁的药得先找出来,又或是谁的化妆品得小心放。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以前在厂里从来没有过。他还琢磨着,以后在驿站放个小货架,不仅帮助邻居代卖点老家的土鸡蛋、红薯,还可以增加一些额外收入。在这方面,我看到他的远见和创业精神逐渐显现。
前几天碰到他,他正教新来的实习生怎么快速找快递,笑得特开心。他说虽然没发大财,但每天过得踏实;晚上回家能陪孩子写作业,周末带家人逛公园,这种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坚信这6万花得值,不仅因为每天240块的收入,更因自己成为了小区里的“熟面孔”,听到了那声声真诚的“谢谢”。
总结:开驿站或许赚不了大钱,但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与身边的人处成朋友,让自己心底充满踏实感,是一种难以言表但极其珍贵的发展。这些看似不起眼却温暖无比的小收获,都让生活更加美好。而且根据市场反馈来看,我相信这种微利经营模式将越来越受到欢迎,因为它赋予我们更多自主权和选择自由,同时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深刻的人际关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