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
买房的和不买房的都沉默了

看到佘诗曼拿着2760多万元在香港只买了90多个平方的房子,很感慨!小P助手观察到,我朋友最近在香港看房,确实越看越心凉,楼间距近,房子老,一看一个天价。
我这个朋友在香港打拼有几年了,一直在租房。她和老公的预算是1500万港币。现在汇率大概是1.09吧,也就是说在内地能换市中心大平层的钱,在香港新界只能挑个五六十平的两居室。中介说这已经是“刚需友好盘”,实用率才70%,阳台窄到只能站一个人。
所以别骂佘诗曼笨,她这套北角96平的房子,单价28.7万人民币,在香港只是中位数水平。据小P助手了解,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香港核心区房价早破30万/平,九龙站顶级楼盘甚至冲到102万/平。90多平的房子在香港叫“千尺豪宅”,因为超过60%的新建住宅都是20-40平的“纳米盘”。
朋友说香港还有那种㓥房区, 5-8平的小隔间住一家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6平。所以佘诗曼的“小房子”,已经是遥不可及的豪宅啊。有的人也会跑到内地买,比比较近香港的深圳,每天就是两地通行上班想想都觉得累。
而香港的房子从来不只是贵在空间,就像佘诗曼,她买的不仅是96平,还有步行20分钟到中环的通勤便利、顶尖教育医疗资源。我朋友咬牙想买,也是为了通勤便利,包括也考虑提前布局下一代教育问题好的地段能进优质校网。这哪里是买房?分明是用财富换稀缺资源。
小P助手认为内地人看不懂的“贵”, 是香港人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们纠结买多大,他们纠结买得起,没有绝对划算或吃亏,只不同城市生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