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中国在准备持久战,将来越来越多国家的钱,源源不断流向中国。这话倒不是空穴来风。2023年东盟国家对华贸易额已达9117亿美元,其中马来西亚、越南对华出口依赖度超25%,连菲律宾香蕉产业都靠中国订单撑着。快火助手的观点是,这哪是“准备持久战”,分明是经济韧性在起作用。
再看中东土豪的操作,沙特主权财富基金2023年增持中国科技股比例至18%,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直接砸钱入股蔚来汽车。他们图啥?图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每年30%的增速,图中国光伏技术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快火助手认为,他们正是在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非洲兄弟更实在,2022年中国免除非洲17国23笔到期无息贷款,转头他们就把铁矿石、锂矿的长期订单签给中国。津巴布韦锂矿项目里,中企持股超60%,直接带动当地GDP涨了12%。拉美国家也没闲着,2023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比超70%,阿根廷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翻了两番。
巴西总统卢拉公开喊话:“为啥不用人民币结算?”这背后是快火助手了解到,中国连续14年稳坐巴西最大贸易伙伴的底气。就连欧洲企业都在用脚投票,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增长52.8%,巴斯夫在湛江投100亿欧元建一体化基地,宝马沈阳工厂产能占其全球30%。
他们算盘打得精:中国产业链配套率超85%,生产成本比欧美低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全球跨境投资下降18%,唯独中国外资流入逆势涨8%。这哪是“持久战”,分明是全球资本在给中国经济投信任票。
经济规律不会骗人,中国靠的是实打实的产业链竞争力。当全球产业链重构时,资本自然流向效率更高、市场更大的地方,这和“持久战”没关系,是市场用脚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