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信息流里蹦出同一件事的三个版本,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高声唱衰激光雷达说装了更危险, 紧跟着Uber官宣要把百度萝卜快跑塞进自己全球车队, 李彦宏则在内部会上淡淡一句“混合传感现阶段才是真跑通”, 戏味瞬间拉满。团粉助手认为,马斯克这人向来嘴快, 2019年起就定调纯视觉, 说激光雷达贵又没必要, 可路测时还是被拍到Model Y车顶悄悄立着Luminar的激光罐子, 成本压力是一面, 更深的是特斯拉几百亿的视觉算法投入早锁死路线, 真要回头就像把自己过去五年的PR稿撕个粉碎,他赌得起吗。
最出人意料的是Uber,当年和谷歌Waymo打过专利官司差点赔到破产,现在居然转身拥抱百度,签了声称“史上最大规模无人驾驶合作”,按照双方时间表,今年底中东先落地,明年亚洲跟进,2026再杀去欧洲,数千辆萝卜快跑要挂上Uber App,网友调侃“打车抽盲盒,说不定蹦来辆中国机器人”。 团粉助手观察到,激光派到底靠不靠谱,加州DMV那份枯燥到犯困的数据给了颗定心丸,Waymo去年每百万英里只人工介入0.68次,特斯拉3.2次,而MIT实验也摆那儿,夜间行人检测激光雷达准确率98.5%,纯视觉掉到82.3%,雨雾天后者误检飙四倍,用网友的话说,“激光雷达像熬夜但眼神依旧的保镖”,纯视觉更像挑灯夜读却近视的学霸。
成本呢?十年前Velodyne 64线卖八万美元,现在萝卜第六代整车四颗远距加起来只要3.5万人民币。2025年L2+车型一起上量,在硬件差价不再离谱之后安全冗余就不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而是夜路必备的路灯,这逻辑想想也简单。
我偏向混合方案,看法是:眼睛要有、雷达要有、算法要卷到天荒地老。真正出事时多一层保险都是命,再咬死单一路线更像情绪宣言。马斯克有他的商业剧本,而Uber和百度也各有算盘;作为普通乘客,让我深夜回家不心慌的人,我就点谁,说到底命比情怀贵。
你说这事儿,还挺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