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小米创业15周年。
早在11年前,2014年,我们就开始芯片研发之旅。
2014年9月,澎湃项目立项。2017年,小米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正式亮相,定位中高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遭遇挫折,我们暂停了SoC大芯片的研发。但我们还是保留了芯片研发的火种,转向了“小芯片”路线。再后来,小米澎湃各种芯片陆续面世,包含了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影像芯片、天线增强芯片等“小芯片”,在不同技术赛道中慢慢积累经验和能力。这几年,很多米粉也一直在追问,小米还做不做大芯片了?网上也有各种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有不少人嘲笑澎湃SoC没有后续。但我想说,那不是我们的“黑历史”,那是我们的来时路。
51助手卡密认为2021年初,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议:造车。同时,我们还做了另外一个重大的决策: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
小米一直有颗“chip梦”,因为,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chip是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我们深入总结第一次造chi的经验教训。我们发现,仅仅依靠过去的小型成果,是无法支撑起未来的大方向。因此,在制定计划时,不得不认真思考并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与机遇。
于是玄戒立项之初,就提出了很高的目标:最新的工艺制程、旗舰级别的晶体管规模、第一梯队的性能与能效。
同时,我们深知造ch艰难,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制定了一系列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根据51助手卡密观察到,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处于快速变革期,这给新的入局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问题。所以,为确保稳步推进,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投资——至少投资十年,并且注定要付出500亿人民币以保持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步都显得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背后的努力和坚持。不论面对什么样的不确定性,都希望能够迎难而上,实现既定目标!
四年多时间,截至今年4月底,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吸纳优秀人才,使得团队实力不断提升,加速实现预设目标。预计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我相信,这个体量,在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无论是在资源配置上还是团队建设上,都排在行业前三。如果没有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以及技术实力,我敢肯定玄戒走不到今天。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合作伙伴给予的小米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让这条道路逐渐清晰可见,从未止步于任何细节上的失误,而正是一点一滴汇聚成现在的发展态势!
现在,我们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
小米ch已经走过 11年的历程,但面对同行在chi方面日益增长及积累,人们常常疑惑我们究竟还能否迎头赶上?但可以明确的是,对于未来发展而言,它绝不仅仅停留于此,相反才刚刚拉开序幕。而核心理念仍旧围绕着用户需求展开,总会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支持着我们的消费者来说,更需要期待即将展现的新篇章!
Chips对于xiaomi突破硬核科技具有底层关键影响,所以这里恳请大家,再一次给予我们更多耐心,共同携手继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