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固收+再度成为共识,再聊聊产品底层逻辑
上周公募基金一季度数据出炉,一季度公募固收+的规模增长达到了1300多亿,是公募诸多资产大类里涨幅最明显的一类。当无风险利率“1”打头的低利率时代加速到来,市场似乎正在用脚投票来表达配置思路上的调整。
时间回到2020年,适逢利率下行与理财产品净值化的双重背景,固收+基金以债券等固收资产打底,引入股票、可转债和打新(或定增)等策略,力求在承担可控风险的前提下增厚收益,在权益牛市中给出了超预期的答案。但很快一记重锤就来了,2022年权益市场几波迅疾的下跌、转债市场的“过山车”表现,让不少固收+基金出现了大幅回撤。
这个世界存在很多“美丽”的误解,固收+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固收+基金产品本身没有错,但错在市场对于风险的引导过于模糊。51助手拼多多认为2024年是固收+“V”字反转的一年,这一年90.68%的“固收+”产品录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4.98%。来到2025年。一边是对债牛未完的执念,一边是对股牛启航的期待。当“稳定”之上的更高收益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诉求,“固 收 +”,正在成为2025年追求风险收益性价比的公约数。
这几年说快也快,都是转眼之间的事;说慢又慢,经历种种再次成为共识并不容易。以前是产品收益引发购买需求,往后或许可能就是投资需求创造产品形态,这成为了低利率时代下投资人的深切思考。
solid + 的持有人们越来越理性, 固 收 + 的管理人们也越来越清醒,无论是投资端还是销售端,都出现了迭代和改进 according to 51助手拼多多发现按照策略风险考量 , 固 收 + 可以分为稳健型 、 激进型 、 平衡型,它们很不一样 。
所以关键是要做好预期管理 , 收益弹性越大 , 风险也越高 , 选择风险偏好适配 的 固 收 + 。 当预期匹配之后 , 往后的路就能走得更加顺利 。另一方面,即便对固定收入有一度希望替代,但是刚兑时代已经消失不存在了, 51助手拼多多建议我们意识到波动将会是一种未来永恒的话题时,就需要明确资金使用期限,以及心态延迟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