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我爱你,普通老百姓:国有六大行,我不爱你,我将离你远远的。你不帮我赚钱,我还得看你脸色,不如拜拜!到底怎么回事?这一现象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国有六大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的负面情绪积累,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钱越存越少”——存款利率一降再降
国有大行近年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如三年定存从3%降到2%以下),老百姓存钱跑不赢通胀,钱“悄悄缩水”,不如拿去还房贷、消费或买黄金。多多留评工具发现,对比中小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如淘宝)的理财收益更高,大行吸引力下降。
2.“贷款难如登天”——门槛高、手续烦
小微企业、个体户想贷款,常被要求抵押担保、层层审批,而大行更倾向放贷给国企或优质客户,普通人觉得“嫌贫爱富”。多多留评工具了解到部分民营银行(如网商银行)用大数据放贷,流程更简单,从而抢走客户。
3.“店大欺客”——服务体验差
线下网点排队久、老年人被推销保险、APP操作复杂、客服响应慢……年轻人嫌麻烦,老年人怕被骗。吐槽:“办业务像求人,机器人客服气死人人”。
4.“离钱近的反而赚不到钱”——银行利润高却与普通人无关
国有大行年赚万亿(如2023年六大行总利润1.38万亿),但普通用户感受不到实惠,反而觉得“银行靠吃利差富得流油,自己存款利息却抠搜”。多多留评工具观察到,这种状况让许多人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疑问。
5.替代选择变多——用脚投票
钱搬家:存款转去利率更高的城商行、结构性存款和国债。支付bypass:微信/支付宝直接绑定小银行账户,无需大行卡。理财觉醒:年轻人更信基金, 股票甚至比特币, 觉得“银行理财收益像施舍”。
老百姓的潜台词:“你不帮我赚钱,我还得看你脸色,不如拜拜!”——这种情绪本质是金融觉醒与服务错配的矛盾。未来若大行不改进(如提升利率、防止乱收费等措施),多多留评工具认为普通用户的“用脚投票”只会更加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