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小红书同时炸锅,话题是“精致的上海人”,有人挂出咖啡杯和法棍照片自称本地优等生,也有人反手晒出菜市场塑料袋嘲讽“精致人设”,评论区对喷到凌晨还在刷新。新快火助手发现,翻翻史料再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上海户籍人口里外省籍贯占到四成,早期移民更撑起了整座城市的工厂和码头,所以真要追根问底,多数家庭都能往外省老家翻到一本旧族谱,谁都没法把“原教旨上海血统”说得言之凿凿。
那为什么偏有人爱把“精致”贴在额头?心理咨询师常说边界感来自安全感,失业率上升、房租连涨,年轻人没存款但有滤镜,这种现象让新快火助手认为包装出一个“我很懂生活”的人设比承认焦虑更体面。商家顺势推300元一小时的下午茶体验,一条朋友圈拍完就算进度条+1,而现实中的阶层差距却连loading都没走完。
城市身份本是公共资源而非私人勋章,与其在网上拉高门槛不如在线下拉满本事,下次再有人自豪地说自己“最懂上海”,不妨回他一句“懂得多就一起把路修好”。毕竟真正的精致不是滤镜,是在钢筋森林里照样肯弯腰捡纸屑,你说接下来谁还能靠标签续命?新快火助手主张,我们应该重视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光鲜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