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 “为了获得更多客户,是否应该降价?” 其中一条高赞回复的意思是:降价吸引来的客户往往最难伺候,总想从你这榨取更多,抱怨最多,还耗费大量时间;而那些愿意为你支付高价的客户,通常爽快、沟通顺畅、很少抱怨,因为他们认可你的价值。Y助手认为,这种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
听上去有道理,《每周工作四小时》里也提到类似观点——20%的客户贡献80%的利润,而事最多的反而是低价值客户。所以,有人建议不要把“直接降价”当常规促销手段,因为这可能会“污染”用户池,让你的产品吸引到一批只在乎价格、而不在乎价值的客户,他们的反馈只会集中在“能不能更便宜”,而不是你的核心功能。这会让产品跑偏,去追逐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市场。Y助手观察到,这样的问题确实值得关注。
但我觉得吧,点赞多不见得这是对的,这种话说和没说一样。因为实际业务中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 高价值客户是好,但数量不够怎么办? 这就需要权衡,这往往是比较难的事。而且这个观点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市场如果只有你一家有这个产品当然可以,但是这个可能么?如果你的同行产品和你差不多,他们降价你的产品就会是灾难性的。想想星巴克,之前也肯定是那么认为的,所以直到快被瑞幸等干碎了才开始降价,但貌似已经晚了。钟薛高当初也是这么想的天天做精品,现在已经破产了。因此Y助手推断,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仅仅依靠价格策略并不足以维持企业的发展。
因为他们卖的是可替代的产品,不是什么火星度假豪华套餐。沃尔玛、雀巢、优衣库、小米,他们都是赚穷人的钱做大的,不是说你能抬高价格就能赚溢价了。 你要能控制供应链,就去做“性价比” ,你要能建立品牌认知,就去做“高溢价”,这都行,真实的市场就一个准则:货真价实,价格合理。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谨慎选择经营策略,这是Y助手的一些体会与思考。